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作为。广东财经大学知遗实践团队于2024年暑假前往中山市大涌镇大涌社区深入开展为期10天的广东省青年大学生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行动,携手大涌社区团支部,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大涌社区,坐落于大涌镇东侧,紧邻岐江河,该社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辖区内保存有许多历史建筑,包括基头粮仓旧渡口、清平街骑楼以及基尾百年拱桥等。现如今经济重心迁移、文化产业变迁,旧墟(清平街)集市往昔的繁华已不再。为此,知遗实践团队对接大涌社区团支部,前往当地党群服务中心、基头粮仓旧码头、清平街骑楼、基尾百年拱桥等地点实地参观调研,通过开展对接座谈会、走访当地居民、创业青年代表、参加社区活动等,了解到当地文旅资源、文化脉络与民生活动,助力大涌社区旧墟集市文旅资源实现高质量活化使用。
访聚百强乡镇,擘画振兴蓝图
“遇水则发,以水为财”。石岐河水涌入大涌,铸就了大涌商贸的辉煌传奇。团队成员率先踏足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基头粮仓旧码头,了解到这里曾是物流汇聚的繁荣之地,如今则蝶变为人们缅怀往昔、感受历史沧桑的胜地。
随后,成员们漫步在清平街,这是大涌社区最为繁华的街道。这里不仅保留了许多上世纪独特的骑楼建筑风格,更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从而展现出一种古今交织、魅力独具的风貌。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风格独特,宛如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述说着这个社区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进步。在此,人们得以深刻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领略到大涌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
紧接着,团队探访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基尾拱桥,这座桥梁见证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在当地居民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基尾拱桥始建于清代,是大涌居民通向南文、涌口的重要桥梁,亦是居民乘凉、休憩、游泳跳水的好地方,经过重建修缮,至今仍在使用,驻足细听,隐约响起从前桥上人们的谈笑声。
在参观途中,团队还了解到了大涌地区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其中包括香气扑鼻的蒸年糕、软糯可口的芦蔸粽、香脆美味的煎堆以及口感独特的叶仔等隆都传统美食。
体悟大涌文化,活化旧墟魅力
以文促创,以创彰文。在乡村振兴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与旅游交汇的重要桥梁,正日益凸显其独特价值。乡村文创作为其中一股新兴力量,不仅以创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唤醒并传承了乡村文明的记忆,更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针对大涌社区的文化需求、文化发展进程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等,团队深入挖掘了大涌社区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并着手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体现了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传统,文创产品的设计巧妙地将这些建筑中的历史故事、地理特色和人文传统等元素融合其中,使得产品设计独具匠心,充满了社区的独特魅力。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以实干赴青春,让青春在基层绽放绚丽之花。团队通过与社区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参加社区活动和街头采访等形式,助力推动大涌社区向优向好发展。
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了解到社区的大致情况、社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大涌社区的强烈愿望。
在大涌社区团委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走进社区,挨家挨户地给居民和商户们派发传单,宣传有关社区环境改造,提倡居民和商户们维持自己房子或商户周边的环境整洁,为维持社区的优良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更好调动了群众改善社区环境的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建设优良的人居环境。
为了更进一步寻找历史记忆、记录大涌故事,团队的调研不仅局限于建筑的外观,更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和居民的生活。团队对长居于清平街的群众代表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团队深入调研得知,大涌历史上曾有过金陵酒楼、戏院戏班、河涌通商的繁华景象。在旧清平街一带的古村落,黑沙地上种植的萝卜、沙葛等农产品以其卓越品质闻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大涌,致使清平街集市往日的繁荣已不复存在,逐渐沦为了旧墟集市。谈及今后的清平街,居民群众均表示希望将清平街重新利用起来,恢复往日繁华。
广东财经大学知遗实践团队对大涌社区的文化历史和特色资源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系统地调研了基头粮仓旧码头、清平街集市以及基尾百年拱桥等多个关键地点。基于深入的调研分析,团队整合了大涌社区现有的文旅资源,建立了详尽的资料数据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大涌特色”文创产品以及宣传视频。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未来团队将紧密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需求,依托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致力于探索并实践传承大涌社区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同时活化大涌社区清平街集市,力求为当地发展贡献“广财”力量,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知遗实践团队 广东财经大学
【通讯员】林思瀚